沒有光就沒有色彩,光是人們感知色彩存在的必要條件,色彩來源于光。但不同的光源,其光譜波長范圍是不同的,因此其光線顏色就會有所不同,因此,我們在不同的光源下觀察同一物體的顏色也會有差異。那么,色與光有什么關系?光源色對物體色有什么影響?本文為大家做了介紹。
沒有光源便沒有色彩感覺,人們憑借光才能看見物體的形狀、色彩,從而認識客觀世界。光是人們感知色彩的必要條件,色來源于光。所以說:光是色的源泉,色是光的表現。什么是光呢?從廣義上講,光在物理學上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(而不是物體),它是一種電磁波。電磁波包括宇宙射線、X射線、紫外線、可見光、紅外線和無線電波等。它們都各有不同的波長和振動頻率。在整個電磁波范圍內,并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,更確切地說,并不是所有的光的色彩我們肉眼都可以分辨。只有波長在380納米至780納米之間的電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知覺。這段波長的電磁波叫可見光譜,或叫做光。其余波長的電磁波,都是肉眼所看不見的,通稱不可見光。如:長于780納米的電磁波叫紅外線,短于380納米的電磁波叫紫外線。
光源所呈現的顏色為光源色。各種光源都有其特定的光譜能量分布,可以發出不同顏色的色光。光源色是影響物體顏色的重要因素。光源色的變化,勢必影響物體的顏色。由于光源自身結構和傳播空間的影響,使光源色時常在變化著。表現在以下幾方面:
1.亮度的變化
自然光源受氣候條件的影響,時刻發生亮度的變化,很不穩定。如晴天和陰天的太陽光強度相差很大。人造光源比自然光源穩定,但也有亮度的變化。例如白熾燈,亮度增大時,顏色趨向于白;亮度減弱時,顏色趨向于紅。光源的亮度變化對物體顏色有直接的影響。物體的固有色在入射光亮度適中的時候表現最充分。太亮的強光會使固有色變淺,太暗則會使固有色灰暗乃至消失。
2. 距離的變化
光源與觀察者距離的變化,會使光源色發生改變。如白熾燈光,隨著距離的推遠,其顏色由黃逐漸向橙、橙紅、紅色變化。
3.傳播媒質的變化
光傳播媒質的變化也會改變光源色。由于大氣厚度不斷改變,太陽光的顏色也時刻在變化著。早晨、傍晚太陽光投射角度為15°左右,陽光要穿透較厚的大氣層才能到達地面,由于光的散射,使光譜中紅、橙光透過較多,此時光源色為橙紅色;白天太陽光投射角度為60°~90°,太陽光的散射作用比較均勻,透到地面的光源色為白色。
物體表面的色彩與光源的光譜成份有極大的關系。用于照明的光源色往往是極復雜的。可能是單色光,也可能是復色光。就復色光而言,其光譜成份也可能不相同。物體對入射光的吸收、反射、透射的光學特性雖然不受光源的影響,但當光源的光譜成份發生變化時,必然影響到物體的反射或透射光的光譜成份,從而使物體的表面顏色隨著光源色的變化而變化。消色物體在彩色光源的照射下,會呈現彩色。白色物體,在紅光照射下呈現紅色;在紅光和藍光的同時照射下呈現品紅色。彩色物體在特定光源照射下,會呈現消色。例如,在白光下為綠色的物體,在暗室的紅燈照射下就幾乎成為黑色的物體了,因為綠色物體只反射綠光,而紅燈中沒有綠光的成份,物體表面在紅光照射下不能反射出綠色的光來,紅光又都被吸收了,因此顯出黑色。
光源色對物體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物體的光亮部位。不同的光源色對物體色彩變化的影響程度各不相同,大致以紅光最強、白光次之、再次為綠、藍、青、紫等。
Copyright ? 2025 深圳市三恩馳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: 粵ICP備13073186號